《山有木兮》以古典意象为外壳,包裹着现代人共通的情感内核。歌词中"山有木兮木有枝"的反复吟唱,既是对《越人歌》古意的化用,又构成了情感隐喻的复调结构。山与木的依存关系,暗示着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纽带,那些未说出口的告白如同枝头颤动的露水,既晶莹易逝又饱含重量。时空意象的运用颇具深意,"星辰"与"白昼"的交替,"江水"与"月光"的流动,构建出绵延的思念场域,让单相思的苦涩呈现出超越时空的永恒质感。歌词中"长相思"与"终相逢"的辩证,道出了情感中最动人的悖论: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。古筝与笛声的韵律被转化为文字节奏,使听觉意象获得视觉化呈现,而"流云"、"归雁"等意象的铺陈,实则是内心波澜的外化投射。全篇在典雅词藻下暗涌着现代孤独,那些未能送达的心意、擦肩而过的遗憾,都被赋予山水画的留白意境。最后落在"天地间"的苍茫感,将个人情愫升华为对生命际遇的普遍观照,使这首情歌获得了超越具体叙事的哲学意味。